耳顺之年生日感怀随心所欲是人生价值所在
文丨王民伟
年轻时常常想:到了六十岁时我会是什么样子了呢?老态龙钟、精神恍惚、目光呆滞、银丝飘佛、皱纹纵横、青筋暴突、耳鸣眼花、步履蹒跚……到那时,天已暮、树已暮、人已暮,生命将在暮色中降下帷幕。
当迈进六十岁的门槛时,发现现状没有想象中那样悲惨。尽管在公共汽车上,当售票员热情地张罗着“哪位给老大爷让个座”时的自愧,让人酸楚;尽管在酒足饭饱后步出饭馆,当服务员客气地寒暄“老爷子,您慢走!”时的无奈,让人唏嘘;尽管在遇到活泼可爱的孩童,礼貌地问候“爷爷好”时的尴尬,让人感慨。但是头脑清楚、腿脚好使、能吃能喝,又让自己很自慰。老是老了,但毕竟还没有老到那样老的程度,如此而已!
你就是你,一个地地道道的老者。不要懊悔,不要彷徨,面对现实才是明智的态度。不要再将目光瞥向漂亮靓丽的女性,那温柔是美丽的陷阱;不要再费尽心机策划赚钱的办法,那蓝图是海市蜃楼;不要再为逝去的时光而后悔,那泼出去的水已无法再收回;不要再留恋往日的功名,那佳冠并不能在天堂谋得特权。散散步打打牌就是一种锻炼,读读书看看报就是一种享受,聊聊天串串门就是一种消遣,养养花遛遛狗就是一种乐趣。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只有适宜才是天堂。
选择一件最简单、最有兴趣的事去做,就是你的生活;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就是你梦寐以求的目标。与其整日掰着手指头去掐算是否能活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不如换个思路,在跨进六十岁后去安排好高质量生活的每一天。
每当清晨迎着朝霞、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时,你是最富有的人;每当在洁白的月光下、听着轻松的乐曲、酣然入睡、做着美梦时,你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想求得高品质的生活,就要有平常、平凡、平静、平和的心态。“与世不求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报德,无怨便是德”,远离尘嚣、远离争斗、远离私欲、远离名利、远离恩怨是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你想求得高品质的生活,就要笑口常开,一笑了恩怨、一笑解忧愁、一笑抵千金、一笑治百病,笑是生活的润滑剂,是免费的良药。当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再回首时,就会为那每一天有滋有味的生活而庆欣和宽慰。
六十岁老了么?不老!这是一生一个新阶段的起点:不用再看着别人的眼色,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了;不用再费心思去摆平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了;不用再去为仕途去尽力打拼了;不用再去忍受艰难去奋力搏杀了。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是新生活内涵的价值所在。
老是老了,但要老的有个不服老的样子!不用人搀扶,不让人怜悯,自立自强、自娱自乐,精神矍铄地活出个寿星来让人看看。难道你不想做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老者吗?!
朝霞生机盎然,夕阳硕果喷香,一朝一夕的对称美才是真正的美!
(本文系作者六十岁生日时所写)
☆作者简介:王民伟,男,1965年考入哈军工。1970年分配到海军长江舰任副枪炮长。1976年复员回北京先后在研究所、国家机关、公司工作。2007年退休后开始写作。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兴趣广泛,题材多样。愿意与同好交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为什么人们常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呢?这些是什么意思?
四十不惑:意思并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五十知天命:“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六十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七十随心所欲:七十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扩展资料:
典源: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耳顺是什么意思?花甲是什么意思?
1、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2、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人生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的怎么回复别人
人生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的这么回复别人:生活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想得太多了,想得太多,在乎的太多,所以你才会那么累。杨绛说,生活是你自己的,与别人无关。这句话是杨绛先生一百岁的时候说的。这样回复符合常理,先肯定对方观点,随心所欲是已经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了,再进行分析,你为什么不快乐呢?主要是因为你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鲁迅的这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却很少有人做到。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哪怕与所有人为敌也毅然坚持去做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