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桂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桂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肉桂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属于温里类的的中药材,其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温散,归肾、脾、心、肝经,入肾经,善温补命门之火而益阳消阴,引火归元,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入脾经,善温脾阳、 散赛邪,为治阳虚中寒之佳品。入心肝血分,善散血分阴寒而温经通脉,为治寒凝血瘀所常用。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官冷、畏寒肢冷;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肉桂常与附子配伍使用,肉桂辛甘而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通脉;附子辛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相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阳虚衰、脾肾阳衰及里寒重症可用。肉桂内服,煎汤,2~5g,后不;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作用较弱,用量可适当增加。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肉桂具有镇静、镇痛、降温、增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抗心肌缺血、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保护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强心、抗过敏、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保护胃黏膜、抗消化道溃疡、促进胆汁分泌、抑制小肠性和大肠性腹泻、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升高白细胞、抗辐射、抗细菌、抗真菌、抗蛔虫、抑制胆固醇升高、提高雄激素、抑制甲状腺激素、提高胰岛素活性、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抗肿瘤、平喘等药理作用。
肉桂有用于支气管哮喘、小儿泄泻、冻疮、腰痛、颈椎病的临床报道。使用时需要注意,肉桂辛热助火动血,故孕妇及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肉桂畏赤石脂,不能一起使用。
肉桂为散寒之要药,又是日常常用之调味品,因其常用,所以了解肉桂对身体的好处很有必要。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归肝、肾、脾三经,其主要的功效是温经益火,散寒止痛,利水消肿。桂枝气薄上行而发表,肉桂气厚下行而补肾。所以无论作为药物或调味品,常吃肉桂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治脾肾阳虚之四肢厥冷,畏寒恶食,脘腹冷痛,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疼痛等。平时手脚冰凉,遇寒加重,不能吃冷食,吃冷食就肚痛腹泻,身重骨节疼痛的人可以经常吃。凡气血虚寒,手足不温或腰腿冷痛等证,往往与附子同用。
2、肉桂守而不走,入血分,能引火归元,治虚火上炎之口疮和肾气不足之咳逆喘急,腰膝酸痛,小便不利等。
3、肉桂能温荣营血,并有助于气血生长之效,在治疗女性气滞血寒,闭经痛经常用其温经散寒。
4、肉桂内服或外用均可治肝肾不足,寒凝血脉之寒性疮疡。
5、肉桂大热,主祛里寒,可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
对于平时阳虚体寒的人来说,经常吃肉桂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除作为药用外,平时炒菜或煮肉时都可以放点,寒象明显的也可以研末吞服。
虽然吃肉桂好处多多,但不是虚寒体质、有阴虚阳亢或血热证者及孕妇都应忌服。
在中医药中,肉桂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效果。
1、肾阳虚
常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早泄等,但多与温补肾阳药配伍,如《景岳全书》右归丸、《金匮要略》肾气丸、《和剂局方》八味丸等,常配伍附子、鹿角胶等药。
腰痛
《韩氏医通》交泰丸,用肉桂配黄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易惊、失眠等症。
2、虚阳上浮
肾阳不足,虚阳上浮所致虚喘、汗出、四肢冰凉、面红等,可用肉桂配附子大补肾阳,引火归元,如《和剂局方》黑锡丹。桂姜汤用肉桂配干姜、甘草,用于虚阳上浮所致咽喉疼痛。
咽喉痛
3、脾肾阳虚
常见久泻,五更泻(凌晨3-5点起床腹泻),腰酸,四肢冷,饮食减少,神疲乏力等。如《三因方》桂附理中丸,用肉桂配附子、人参、白术等。
荜拔有什么功效?
荜拔又叫荜茇,是一味温里散寒的中药。性味辛热,归胃、大肠经,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寒之证。
因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降胃气,止呕呃。临床常用于中焦胃脘冷痛、泄泻、呕吐、呕呃等,常与附子、干姜、白术、厚朴、豆蔻等温里散寒、健脾行气之药同用。 另外,单用本品研末,适量填塞于龋齿孔中,可以治疗龋齿疼痛。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2、《本草便读》:“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看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望您能点赞给予支持,谢谢!
荜茇不是荜拔,拔字有误。荜茇为温里类香料型中药。为胡椒科藤木植物荜茇的未成熟的果穗,又叫胡椒花。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属热带植物。秋季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用时捣碎。性味:辛,热。归胃、大肠经。功能:温中下气、散寒止痛。《本草纲目》评价:"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患: 1、呕吐、呃逆常与生姜、肉桂、厚朴、胡椒、柿蒂、高良姜等同用。 2、腹痛飧泄气痢常与广木香、厚朴、白朮、肉至蔻、干姜、诃子等同用。 3、脘腹冷痛常与良姜、干姜、肉桂、胡椒、人参同用。 4、痛经常与蒲黄同用。 5、火郁于内的牙痛以及牙痛所致的偏头痛可用本品研末涂搽牙痛处;也可荜茇粉末塞入龋齿孔中,止痛效果显著。 6、鼻渊,鼻塞常流涕可与香附、大蒜细末做成饼,以纱衬炙热贴囟门。常用量2一6克。外用研末适量。凡实热邪火,阴虚火旺者忌用。 主含挥发油、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酰胺、芝麻素等。有抑菌作用。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未经允许不得抄袭。
荜茇
【功能与主治】 温中止痛。常用于: ①胃寒呕吐,呃逆 及腹痛、泄泻等; ②龋齿疼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 入煎剂2~5g。外用:适量研粉 涂敷。
【新用途】
一、内科
1. 冠心病心绞痛: 荜茇 细辛 檀香 冰片 良姜 玄胡,剂量比例为3:0.5:0.3:1.5:1,提取挥发油制成气雾 剂。心绞痛发作时即可吸入。每次发作吸气雾2~5次。
2. 三叉神经痛: 颅痛宁注射液 (荜茇 川芎组成)2ml, 每日2次。肌注或穴注。
二、五官科
鼓膜炎: 荜茇 白芷 细辛 花椒 高良姜 冰片各 3g,60%乙醇30ml。将上药研细置酒精中浸泡1~2日,过 滤,取滤液备用。用药前常规消毒外耳道,取药液滴耳,每 日3次,每次1~3滴。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如桂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桂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