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来说气主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来说气主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说的脾指的是解剖学的哪个器官?
中医的脾不是西医的脾脏,因为西医的脾脏是清末翻译时,借用中医的藏像的名词用错了,翻译的人中医药学不精,弄错是正常的,但是造成中西医论战百多年。正常翻译应该把胰腺翻译成脾,把现在的西医脾翻译成胰脏,这样就接近真像了。因为中医的脾气有运化,消化的功能,和胃范指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现在西医的脾脏是和免疫有关系。根本就不是一个功能,如果胰腺翻译成脾就可以认为是指消化系统了。由于西医的百多年的习惯认识,就认为中医不可理解,时际上罪魁祸首是当时的翻译!
中医通常是把脾胃连在一起说的,指人体的消化功能。解剖学说的脾脏,和胃不相关,胃区在剑突下,上接食道,下连小肠起端的十二指肠,胃的功能,人们了解的比较多,吃进的食物要通过胃的蠕动,加以磨碎、磨细便于肠道对食物的吸收,酒精一类食物,在胃里即可吸收。脾,位于腹腔左季节肋下,人的幼年时期有造血功能,成年后主要是储存血液,是人体的大血库,所以脾脏损伤,会造成人体的失血!
中医说的脾指口腔及消化道(包含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大肠对食物营养有吸收功能的器官)。中医学把营养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都称为脾。西医借用了脾这个词,并做了完全不同的定义和曲解。
中医所说的脾不能等同与西医解剖学的脾。
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属于藏象学说理论。这里的“藏”就是“脏”。
藏象学说的基础是脏腑。
脏腑为人体内脏的总称。
①其中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
其作用是能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以藏为主。概括为藏精气而不泻。
②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六腑多属空腔型器官。
作用是受盛传化水谷,以通为顺,概括为传化物而不藏。
③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药学中的“气”到底为何物?
中医的“气”非大自然空气的气、气运的气、勇气的气,也并非孟子所说的“养我浩然之气”的气、文天祥所说的“天地有正气”的气。中医的“气”概括来说有三大类,一指神经作用的“气”,二指实体症状的“气”,三指空气含有细菌的“气”。其他的“气”也会约略述及。 不谢。
《气》讲的是什么?
第一,气是中医独有的概念,由于人类有气,才有今天的中医。没有气也就沒有中医。
第二,泛指眼看不到,实际上存在的一种动能。比如心脏,沒有气的存在,就是一个带腔的外带包膜的肌肉。一旦和气结合,就变化了,成为人体的发动机。
第三,无处不在,在心称心气,在肝称肝气……。
第四,正是有气的存在,才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来说气主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来说气主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