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芩属于什么科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芩属于什么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芩是什么样的草药呢,如何种植呢?
黄芩究竟是一味什么样的中草药?
从《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看到,其药的特有功能(其偏性):苦.寒。治疗的范围: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预防猩红热,治热病类发烧,感冒,目赤肿痛,吐血衄血,肺热咳嗽,肝炎,湿热型黄疸病症,高血压,头痛,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痈疖疮疡,烧烫伤等。
如何去种植?
黄芩,喜阳光,能耐寒,耐旱,适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栽培,用种子繁殖,采用直播或育苗方法。直播,春季播种;条播,行距1一1.5尺,覆盖土2~3分厚,每亩播种量2斤左右,播后15~20天出苗,苗齐后按株距7寸间留苗。育苗,在3月份于苗床播种,条播,行距2~3寸,当苗高3~4寸移栽,生长期间,可追肥1~2次,主要施用人粪尿,草木灰等。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它属清热燥湿药,它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主要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还用于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及热毒疮疡等症,也可用于孕妇因热所致的胎动不安。黄芩喜温和气候,耐寒冷,抗干旱,怕积水,原野生于山坡,山林边缘向阳干燥的地方,它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以肥沃的砂质土壤为优,山区丘陵也可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
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产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江苏有栽培;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种植方法有:⑴直播法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直播黄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同时省工。
直播多于春季进行,一般在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时播种,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中旬前后。
⑵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可节省种子,延长生长时间,利于确保全苗,但较为费工,同时移栽黄芩主根较短,根叉较多,商品外观品质差,一般在种子昂贵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难以出苗保苗时采用。
现在种黄芩会冻死吗?
黄芩喜温和气候,耐寒冷,抗干旱,怕积水。原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向阳干燥地方。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很强。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优,但在山区丘陵薄地也可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
在15~18度下,且有足够的湿度,播种11天左右出苗,黄芩耐寒力较强,一般在-20℃也能安全越冬。夏季在35℃左右高温下也可正常生长。苗期喜水肥,早春怕干旱,地内积水或雨过多,影响根的正常生长,轻者生长不良,根色变黑,重者导致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过于黏重易烂根,且影响产量品质。
黄芩分秋末播种和春天播种,秋末播种的当年不出苗,第二年早春出苗。春天播的在18度左右,6-10天出苗,播种方法:按行距20厘米开1.5-2厘米的小沟,撒入种子后搂平,如地表稍干轻踩一遍,再搂出浮土,种前要洇地,种后要保持湿润。种子处理:在种前3天将种子泡涨,用水浸泡8个小时后捞出来,用沙子拌一下,要保持湿润,用手一挤有芽并分开瓣,就可以种了。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黄芩属于什么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芩属于什么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