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功效查询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功效查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记忆中药药性?
谢谢,
要记住中药药性不是个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中药药性,经常背诵关于中药方面的经文。首先是背诵药性赋 ,这是药学入门级别的课程。其次是熟读中药基础知识讲义。再就是去野外实地采集药材,熟悉一些中草药生长环境、气候、方位等等,这是记忆药材的药性比较可靠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课程。
大刀豆,药童拍摄于深圳
当然这其中是有些读书的技巧和国语熟练程度以及对于古汉语文言文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去记住中药药性。
熟悉中药材命名和分类,对于记忆中药材的药性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喻“紫草” 因其根色紫而命名,“红花”因其花色红,故名“红花”。药性属于热性的;而“五味子”,因其皮酸、肉甘、核中有苦辛又有咸味,五味具备故名“五味子”。这样一下子就可以理解了它们的药性性味,随后记忆也就扎实很多了。
木瓜饮片,自己炮制的药材,药童拍摄于深圳
把中药材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于药材药性的记忆也有很多帮助。比喻把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进行归类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按药材功能疗效归类,如,解表药,祛风湿药,驱寒药,清热燥湿药,解暑药,解表发散风寒药类等等,熟悉了这些中药材归类,对于记忆药材的药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补虚类药材大多数是温热性味的中药材,如人参大补属热性药,而枸杞平补就属于温性药。而消炎去火类药材多数是属于寒凉性质的,如黄连,黄柏都可以消炎止痢属于寒性药材,而车前草利尿消肿性味比较缓和也属于凉性药材了。
红桃K,药童拍摄于深圳
要做中医师,必须记住中药药性,但如何记住?中药有二千多种,有常用药和非常用药,常用药有四百多种,非常用药能看看,偶尔运用在偏方之上,中药种类最齐而最多的要算,李时珍所著作的《本草纲目》里面分,草药部,石部,动物部,等等,但在我国正常普通运用的中药,只有《中药药性歌概四百味》一书,药性有相同归为一类,不相同,或相反,相克的归为另类,中药大概记住,十八反,十九畏,孕妇忌用活血化瘀之类的药性,记住归关药物,大至分为,风寒药性类,风热药性类,祛风除湿药性类,芳香化湿药性类,泻火类药性类,清热解毒药性类,平肝熄风药性类,安神药性类,补血药,补气药,补肾壮阳药,补阴药,活血祛瘀药,外用药,温化寒痰药,化热痰类,等等,这些药性既有相合,又有相克,在于灵活运用,调和诸药,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身体健康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病情不一,用药方法也不能相同,请各位谨记用药有风险,需认真,小心为上,祝大家妙手回春,传承中医,医道,发扬中医,为更多患者效力。
向大家推荐明朝太医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所载药性歌括共四百味。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药共四百,精制不同。生熟新久,炮煅炙烘……再加斧正,济世无穷。”把400味药性全背会,常见处方拿起来就基本知道它是干啥用的了。
你看看这样联想记忆如何,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所以不喜勿喷0.0
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虐定惊
联想:雄黄=大雄 杀虫=毒虫 燥湿祛痰=照实去谈 截惊=结晶
记忆:大雄让毒虫照实去谈结晶之事
*
硫磺
外用消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联想:硫磺=刘欢 痒=养 便=遍
记忆:刘欢养毒虫 火遍太阳系
什么是中药的归经?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比如黄芩、夏枯草同样是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黄芩偏于清肺热,夏枯草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有像人参、鹿茸都是性温的补益药,但鹿茸以补肾为主,人参以补脾为主的不同。因此,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中医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现。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反之,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同时根据药物的疗效与作用部位、经络结合起来,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如苦杏仁、桔梗有止咳平喘之功,而喘咳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说苦杏仁和桔梗归肺经。由此可见,归经理论,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观察汇总总结出来的。
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掌握归经,有助于临床辨证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如外感热病,热在气分,当用石膏、知母等气分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若热在卫分,当用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2、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如头痛,其原因有很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也各不相同,羌活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
3、运用归经理论,还要根据脏腑经络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药。
由此可见,应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起到“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资料:《中医基础理论》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回归大自然:中医天人合一,人体生命属于自然力,在小自然应大自然同步信息中,对应体活力循环,人体经络就象植物根系样扎在土里,种子,信息功能是植物生命循环:如果我们的经络个个被阴所堵,人体就会生病,治病用植物中的(比如:果:叶:杆:根等)富含光能气的阳气部分为药,来对应人体生命的自然链接。归经就是:由于阴堵经络,大小自然运化循环有障引起体内光能气不足而病,中药起到补泻作用,和拉阴,结,粒,入土的信息作用。达到了舒通经络,使病阴气排出体外,经络畅通,恢复了经络自动化纳:排运化循环程序管理作用。阴阳自然平衡,病痛自然消除,真正达到了治疗效果,那才是真治病,治病没有经络的参与,离开了纳与排都谈不上治病,只是盖,压散,转移病气。带来恶性循环,俗语说得好::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是错。:人体有规律,大自然有大规律,任何高医手段治病都不如预防,当下应以预防为主,遵重大小自然规律!不犯贪嗔痴慢的错说,生活中常规范自己行为,远离邪淫,重视德行,珍爱生命,天人要合一,行在道德中,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病苦。回归大自然:永远回归大自然!
中药的归经,模仿现代的说法,叫做靶向治疗。
只不过,中药归经这种靶向和西医的靶向治疗不同,西医的靶子很小,一个细微的点,中医归经的靶子,是一片。
经络的概念打个比方,像是一个可以交叉的格子,经络就是这些格子线,而交叉点就是治疗点。所以中医有君臣佐使,各种药物的交叉,就能解决问题。
对比而言,西医的靶点,就是找到这些点本身,而中医的归经,就是不管你的点在那里,我只需要知道那些经络有问题就行。经络循行、相交之处,就是药物发力之处。
所以中医治病,看似柮,实则大巧。不明不白,药已经到位。
中药的归经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归经是指对于一定脏:腑经络病证所起的特殊治疗作用。它是根据药物的疗效,结合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及四气五味归纳出来的,並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规律。
例如:黄芩清肺热,干姜温肺寒,故二药皆入肺经。治疗时便可根据肺的寒热而选用之。五味入五脏;菊花主入肺经,兼入肝经;柴胡可清肝经及心包经热;木通能上清心窍,下泄小肠,治心烦尿赤等等。
可见,中药的归经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以上分析供参考之。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功效查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功效查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